一个摆地摊的小商贩,需要每天晚上把货物搬到固定地点,把摊位支起来,开始吆喝。如果他想 等所有条件都完美,比如天气刚好、货品超全、摊位位置绝佳,那可能一整年都没办法支起来。
真正赚钱的摊主呢?可能货不全,还是去了,去的时候位置不好,还是支起来了。因为只有出 摊,才有机会。在摊位上的每一分钟,都是赚钱的可能。
把这个思维放到生活中,也是一样的。今年单干后,我有一个特别新的认知,就是要把自己当成 一家“前店后厂”的公司来经营,前铺刚开始有什么卖什么,后面的工厂慢慢打磨、迭代自己的“产 品"就好。
① 行动是最好的反馈机制
想做一个项目,不存在最佳时机,如果真的有,那行动起来的那一刻就是最好时机。
心理学上有一个“行动-反馈循环”,即行动会带来反馈,反馈会帮助你调整策略,策略优化后再行 动,最后形成正向循环。迟迟不行动的人,大都进入了“空想-恐惧-拖延”的死循环中,永远无法 迈出第一步。
与“及时出摊”同样重要的,是你要“持续在场”。
还是说回摆摊的故事。 一个摊主今天出摊了,明天嫌风大不出了,后天觉得货不好看又不出了, 结果一周只出摊一次,生意还能好吗?
事实上是即使生意不好,摊主也会坚持出摊,即使货品不全,他们也会想办法吸引顾客。因为每 一次在场,都会积累更多的经验、吸引更多的客户。当你持续在场,你的努力会像滚雪球一样越 滚越大,这就是时间的复利效应。
之前听到过一个资深出版人的采访播客,她说到一个观点我感同身受,就是写书其实并没有大家 想象的难,只要你想到一个命题方向就去写,坚持记录每天发生的感受,哪怕是练笔,日积月 累,你的写作能力也会突飞猛进。
②) 先把摊子支起来
迟迟不发的文章,其实可能会是改变你人生的第一步,拖延已久的副业项目,可能会是你改变财 务状况的起点。
你可以等,但时间和机会也不会永远等你。那些今天就敢出摊、敢在场的人,哪怕最初只是摆上 几个滞销的小商品,哪怕摊位看起来简陋甚至寒酸,但他们已经开始积累经验、吸引流量。
而在家里打磨着"完美方案"迟迟不敢出摊的人,已经错过了重要机会。
每个项目都是有黄金窗口期的,时间过了就剩一地残羹冷炙。吃不到的“红利”,常常都是因为反 应慢了、动作疏了。碰到机会就要抓住,先以最小的成本把摊子在“前铺”支起来,“后厂”再加紧 生产。
③ 动作要快、密度要大 如何更快地迈出第一步?
第 一 、把目标缩小到“今天”能完成的事情。你只需要问自己:今天我能做什么?小目标的完成 感,会给你更多动力推动下一步行动。
第二、大胆去犯错。对于悄悄起号成功又失败好几次的我来说,特别喜欢雷军说过的那句话:“咱 得静悄悄的干,输了呢,就当没干过!”所以,大胆去试错,你的第一篇文章可能没人看,你的第 一次副业尝试可能挣不到钱,但这些都不要紧,能行动起来你就淘汰掉一半的人了。
第 三 、建立一个反馈机制。及时出摊最重要的价值,在于通过行动获得反馈,再不断优化方向。 而这个调整的过程,就是你越来越接近成功的时候。
敢于“及时出摊”、持续在场的人,会在一次次行动反馈和调整中,迎来一次大的跃升。
你敢出摊,生活就会给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