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手术”全过程,详细全面。第一遍阅读找出与自己相
符的症状,记录,并假设验证,第二遍,重新验证……
能做到短程高效,主要原因有这几个方面:
(1) 围绕问题和目标开展工作,把时间聚焦在问题的解决上
(2) 制订计划与方案,并按计划进行每次会谈;
(3) 每次会谈开始之前,设置议程避免话题跑偏;
(4) 限制每次的会谈时间。
不要着急,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会有不一样的时间:
存在问题越多,疗程越长;
问题持续时间越长,疗程越长;
涉及原生家庭、童年经历,疗程更
涉及深层的性格问题,疗程更长;
如果有共病,疗程更长;
咨询期间出现新问题,疗程就会延长;
咨询目标改变,疗程就会延长;
发现新问题需要解决,疗程就会延长。
很多时候,你的下意识反应不过是自动思维,因此在有想法 的时候,可以对自动思维进行评价,应从两个维度来思考的: 其一,这个想法是否符合事实,也就是有效性;
其二,这个想法是否与最终的期望或目标吻合,也就是有用 性。
不要有固定思维,应该拥有成长思维,以认知的思维来进行 控辩。
控辩方技术的应用由下面四个典型问题组成。
(1) 支持自动思维的证据是什么?
(2) 还有呢?
(3) 支持相反想法(即……)的证据是什么?
(4) 还有呢?
细节是魔鬼,打破砂锅问到底以后,真相就出来了。
焦虑是担心消极结果,而抑郁则是预期消极结果。
知和行之间还有一个字叫“信”,即知一信一行。
如何填写“自动思维监控表”:
第一步,记录下自己的情绪体验,用一个词或几个词来表示 自己的情绪。
第二步,填写日期时间和情境。
第三步,就是觉察自己的自动思维内容,询问自己在体验到 这种情绪的时候,自己在想什么?
第四步,对自己的自动思维和情绪进行评估,评估自己对自 动思维的相信程度和对情绪体验的强度。
“适合的反应”这栏里,咨询需要回答标准化、系统化的6 个问题:
(1)支持自动思维的证据是什么,支持相反想法的证据是
什么?
(2) 有其他解释吗?分别都是哪些可能的解释呢?
(3) 最糟糕的结果是什么?最好的结局是什么?最现实、 最可能的结果是什么?
(4) 相信自动思维会有什么影响?改變想法的话会有什么 影响?
(5) 如果生活中的某人遇到相同情况,有这样的自动思维, 我会怎么告诉他?
(6) 我该怎么做?
把认知分为三个层级:自动思维、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这 三个层级的信念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补偿策略有以下七个类别:
努力策略;
回避策略;
顺从策略;
归因策略;
警惕策略;
自弃策略;
自恋策略。
识别中间信念,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问题领域或生活侧面; 第二步,确定核心信念;
第三步,确定态度和规则;
:第四步,确定积极假设和消极假设。
主要的提问模式是:“如果你的想法是对的/真的/真的发生,
它意味着什么/会怎么样/是什么意思?”
两种治疗路径的选择:
第一种是先解决核心信念,再解决中间信念,最后解决自动 思维。
第二种路径是先解决自动思维,再解决中间信念,最后搞定 核心信念。
如何看待从治标到治本的路径呢?
(1) 自动思维和中间信念要比核心信念更容易改变
(2) 更关心症状而不是病根
(3) 干预策略是“用现在的经验去修正过去的经验”
健康人格包括三个方面:
认知自己;
悦纳自己;
发展自己。
认知自己就是要认识到人格经验的全部。
悦纳自己就是要肯定自己。
发展自己是健康人格的人生追求。
我愿意相信: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做好家长,所有的母亲都希 望做好母亲。每个人都只是做了自己认为对的事情,父母(特
别是母亲)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只不过他们有自己的局限, 没有能够完美地爱自己的孩子而已。
及时充分满足孩子的需求,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满足孩子的 所有需求。我们想要的结果是:
(1) 孩子的基本需求应当得到肯定,这是他成长所必需的;
(2) 需求被满足的时候多,需求被拒绝的时候少,这样他 才可以形成正性的、自我肯定的经验。
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取得进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把孩子和
别人比,不要和成功的人比,家长应当让孩子和他自己比,
和他的过去比。对自己的内在小孩,也是如此。
心理健康的十种思维方式
从相反立场思考一一学习控辩方思维
看到不一样的未来一一学习可能区域思维
你能阻止毁灭一一学习多重环节思维
你选择相信观念一学习代价收益思维
幸福是个比较级一…学习评估零点思维
站在两极之间一一学习认知连续体思维
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样---学习发散思维
担心是多余的一一学习行为试验思维
这事儿该赖谁一一学习饼图思维
你能看到未来--学习照见未来思维
你本来不完美,为何要担心不完美
认知自己,
你本来就不完美,何必担心不完美。
有人喜欢你,
也有人不喜欢你,
你不可能让所有人喜欢,
你没必要让所有人喜欢你!
有些事情你能做好,
有些事情你做不好,
你不可能做好所有的事情,
你也没有必要做好所有的事情!
悦纳自己,
相比你不会的,你会的实在太少;
相比不喜欢你的人,喜欢你的人实在太少;
尽管如此,你也要悅纳自己。
你不靠无能立于人世,
你靠才能世间行走。
你不靠他人赞美活着,
你活着本身就值得赞美。
对孩子的不认可,就是对自己的不认可;
贬低你的配偶,就是贬低你自己。
所有人际关系的核心,
就是人与自己的关系。
悦纳自己,才能悅纳他人。
悦纳不完美的自己,
才能悅纳调皮捣蛋、成绩不理想的孩子。
悦纳不完美的自己,
才能悦纳脾气不好、能力有限的爱人。
发展自己,
示弱者更强。
承认有人不喜欢你,
才会让更多人喜欢你。
承认自己有能力不及之处,
才能让自己更强大。
承认自己的不完美,
才能让自己更完美。
“认知自己,悦纳自己,发展自己”是构筑你健康人格的基 石。人不靠无能和不喜欢你的人活着,人靠才能和爱你的人 活着;你不需要一个完美的自己,你只需要肯定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