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添加书签(永久书签)
听书 - 第一回
00:00 / 00:00

+

-

语速:慢速默认快速
-8+
自动播放×

成熟大叔

温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萝莉

靓丽御姐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杜甫传》第一回 1/1
没有啦~.~ 设置 下一章

落叶满长安,残照西风,汉家陵阙

分金贻至契,推襟寒儒,杜老心肠

“秦中自古帝王州”唐朝的京城长安更是历史上关中最有名的所在这一座在中世纪比罗马、米兰、威尼斯等城市还要宽广规模也更宏大的名城其面积要超过现在的西安六倍以上全城周围七十二里城北是皇宫最重要的有“大明”(东内)、“太极”(西内)、“兴庆”(南内)三宫称为“三大内”其他殿宇宫苑还很多靠近皇城一带还建有好些王侯将相和近臣贵戚的宅第城东西共有两个大市(即市场)和一百零八个方形或长方形的坊(街道)除通往皇宫的大街御路外坊与坊之间交织着许多宽广平直的街道这里面住的平民极少多一半都是公卿大夫之流再有便是那些繁盛的商店和富家住宅了这样一个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所在地又当唐朝开元、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纪元年号)极盛时代休说皇室宫苑、王侯府第千门万户金碧交辉广殿崇楼雕甍相望便是一般富商豪族、士大夫家也都画栋朱栏

粉墙雪映门庭高大裘马轻狂其市廛之殷富、人烟之稠密和饮食服用之讲求简直说它不完都城南面是西起秦陇、东彻蓝田绵亘八九百里的终南山北面高原上还立着几座陵墓(五陵)长眠其中的朽骨都是过去这座大城里的最高统治者——封建帝王虽然他们生前的赫赫威权早已风流云散只剩下这几堆黄土在荒烟夕照中供后人讽咏谈笑这一时期仍保持着它的巍巍华表郁郁松楸面对南山气势雄伟至于渭滨烟树曲江花月韦曲樊川之丽温泉雁塔之奇更无一处不是胜地名区惹人留恋水木清华传颂古今

开元二十八年以后,李隆基因为宠爱杨妃,竟不惜以天下的民力物力和朝廷的名位来博取她的欢心。杨氏兄弟(铦、国忠)姊妹(韩、秦、虢三国夫人)固是裂土封侯,大享富贵,连和杨家稍微沾亲带故的也都官居显要,威势逼人。一女承欢,六亲厚禄,裙带当权,万姓遭殃,“遂令天下父母心”有“不重生男重生女”之恨。

男女爱情并不决定于年岁我们自不能说明皇纳妃年已六十玉环专宠当富青春便否定了双方爱情的真挚不过承袭先人聚敛所得的膏粱子弟当要荡产倾家家天下的皇帝而要为所欲为走那亡国败家的道路天下人自然都吃苦头了明皇和杨妃的爱情最后给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害也给当事人本身造成了历史上典型的悲剧这恶果是怎么招来的呢二十世纪的英国皇储“不重江山重美人”可以为了情妇敝屣尊荣比翼双飞飘然远行并不受那一切人为的阻碍人们也没有受到他的影响而明皇却因过爱所欢引起变乱以致翠华西去六军不发眼睁睁望着他的心头爱宠惨死马嵬埋香黄土掩面悲咽无可如何到了“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孤灯挑尽、彻骨相思之时也只能把万分沉痛的心情寄托于虚空渺茫之中苦寻那临邛道士意图为他天上人间觅致芳魂重温“密誓”受制于媳长恨以终岂不正是当时社会所造成的么

李隆基以前就常临幸骊山,入浴温泉。这一专宠杨妃,华清宫更成了他经常往来之地。遇到冬日前往避寒,甚而要到开春才回。皇帝游乐实在太不简单!休说六宫粉黛,翠葆霓旌,保驾羽林,随行文武,而杨氏兄弟姊妹五家人马的冠裳佩饰又都自成一色,五队连行,鬓影鞭丝争奇竞胜,所过之处珠玑锦绣灿若繁霞,缤纷眩目,照耀通衙,那一种富丽豪华的情景直非寻常所能想见。许多奔走趋奉的大小官吏还不在内。这一来,连整个京城内外的市面都引起了萧条,浪费人力物力之巨真个惊人。

杜甫字子美祖籍原是京兆(长安)杜陵因他十三世祖晋代名将杜预的曾孙杜逊于东晋初年迁居襄阳成了襄阳杜氏的始祖故史书上说他是襄阳人实则杜甫生在巩县城东二里的瑶湾从他的曾祖依艺起已迁居于河南巩县了自他远祖杜预以来文武两途仕宦不绝他的外祖崔家更是曾和皇室通婚的大士族他虽然生在这样一个阀阅名家、簪缨世裔、“奉儒守官”一脉相承的士族家庭里他的祖父杜审言也先后任过膳部员外郎和修文馆直学士但是文人习气很深中间又经贬谪并未留下多少家产父亲正当兖州司马又是一个小官俸给有限他婴年失母幼时多病有相当长一段儿童时期寄居在洛阳建春门内仁风里的二姑家中从小天分就高更喜勤学在他姑母的慈爱教养下非但家学渊源七岁就会作诗大来连书画音乐、驰马试剑也都无不通晓这时他的家境还不算坏人又自负才华“读书破万卷”胸怀大志“裘马轻狂”

对武功则崇拜他的远祖杜预意图不昧“家碑”(杜诗“吾家碑不昧”)比于稷契(上古名臣)对文学又景慕他的祖父杜审言使“屈(原)、宋(玉)衙官”、“羲之(晋代名书家王羲之)北面”的放言高论目无余子于是年才十九便有“四方之志”北渡黄河始涉郇瑕(山西猗氏)次岁南游遍于吴越这初期三四年的漫游使他见识到了许多事物觉着自己学问更高眼界日广取功名如拾芥开元二十一年长安一带发生水灾李隆基带领文武百官迁往东都(洛阳)杜甫借着应考看望老年的姑母和一些亲友正是一举两得便先回到巩县故乡请求县府保送再回洛阳应试(唐代科举由考功员外郎主考人们称他为考功试开元二十五年因考功郎李昂受了举人责问始改为礼部侍郎主考由此人们又改称为应礼部试)初意以为功名有望手到拿来哪知乡贡考试并非容易这年录取的进士共只二十七名而投考的人将近三千

彼时的考试既重权位复尚虚名人情请托关节通行常使才人饮恨寒士吞声开元之末其弊尤甚像他这样一个初涉名场、无人援引、尚未知名的儒生想要金榜题名春风得意自然是个梦想当年下第之后觉着还是自由散漫的生活可以随意所如第二年慨然又起壮游之思先到山东兖州省亲再游齐赵(今山东与河北省南部)开元二十九年才回洛阳并和司农少卿杨怡之女结了婚夫妻也颇恩爱两次十年的漫游虽然结交了好些气味相投的朋友但这些都和他一样遭逢不偶的文人才士只能在一起煮酒谈诗骑马射猎并没有一个能够加以援引使其从此置身青云成就他理想中事业的人物他最亲爱的姑母便在此时死去心情本就悲伤又见洛阳虽然文物繁富人情却是非常势利越发加重了苦闷

天宝五载(天宝三年五月改年为载)九月下旬李隆基和爱妃杨玉环日前移驻华清照例又带走了许多朝臣亲贵随从军侍已凉天气时近黄昏悲风怒号尘雾弥漫官道上平日“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盛况已不再见只是两行衰柳败叶摇风黄云蔽日惊沙掠地那被狂风卷起来的残枝落叶满空飞舞而下落到地上滴溜溜不住滚转水一般朝前涌去通没有一个停歇暗淡的残阳夕照中遥望别具形胜的五陵北原固早为万丈风烟所掩连那巍峨壮丽的长安城也失去它原有的光辉只依稀现出了一点轮廓城内外那么多的金碧楼台、园林亭馆更看不见一点影子各地村落中以前尚能生活的农夫因近年征役频繁田多荒芜也十九全家愁颜相对极少有人进出大片肥田沃野只是土干草枯空荡荡地形成一种荒凉景象宽阔的官道上仅有几个人前后零散在风沙中挣扎着往南门走进内中一个中等身材、颔有微须、貌相清癯的中年人

便是本书要写的诗人——杜甫

天宝三载四月,杜甫忽然遇到当时号称谪仙的诗人李白。自来文人多半相轻,这两位伟大的天才诗人却是一见如故,成了诗文骨肉之交。杜甫非但被这位青莲学士的风采所吸引,并且还受了他功成身退、游侠好道,意图炼丹求仙以超然物外、解救自己,始终不满现实的影响。

李、杜二人非常投机,除在一起樽酒论文,同榻夜话而外,还同到梁(开封)、宋(河南商丘)去寻采瑶草。后又深入到道家圣地王屋山上的小有清虚洞天,意欲寻仙修道,采取灵药。虽然他们想参拜的有道之士华盖君并未成仙而死,不得不走回头路,他们的才华意气依旧飞扬,上下古今不可一世。李、杜二人在归途中又遇到另一位诗人、杜甫的旧交高适。这三个好朋友在一起,不是孟诸(平原单县的大泽)秋猎,琴台(在单县)浩歌,便是南瞻芒砀,北望渤海。旧好新知同此欢聚,豪情胜慨旁若无人。

秋后,高适南游楚地,李白因事暂离,杜甫也做了北海太守李邕的座上客。不久,李白由紫极宫去领道篆回到兖州,杜甫又寻了去。知己相逢,友情自更深厚。无奈好景不常,离长会短。李白要重游江左,杜甫也因先后在外流浪了十几年,平生抱负丝毫不得施展,父亲杜闲又转任了奉天(陕西乾县)县令,屡次来信要他西上长安,再作求名之想。这两个好朋友从此分手,便成永别,各有千秋,更不再见。

杜甫匆匆赶回洛阳,和爱妻略微商计家务,先到父亲任上省亲,再往长安求名。孤身客馆,东食西宿,并无一定住所。他向来有出无进,此时家庭人口渐多,生计日绌。以前的放浪形骸、裘马轻狂虽已不可复得,仗着父亲仍当着县令,还没有到那裘敝全空,凄惶穷路,“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怀抱着无限悲辛去接受人家“残杯冷炙”的地步。人又慷慨豪爽,一到长安,便交了好些朋友。所结交的十九虽是落魄文人、失意寒酸,对于那些有类行尸的冠裳架子仍是心存鄙视,极少登门。只管随便写上一首诗,说些违心之论,去投刺朱门,恭维权贵,成为当时的风气,贤者不免,无足为怪。这位生具傲骨侠肠,而又出身士族、目空一切的天才诗人还是本心所不屑为的。

这日午前,杜甫见秋风猎猎,尘雾飞扬,一时无聊,备些酒肉,约同华原县尉孙宰和咸阳几个士人在客舍里饮酒谈笑,不打算出门了。醉饱之后,忽然想起,新交好友郑虔多才多艺,人又极好,偏是落拓风尘,久不得意,寄居在城南贵人坊后一条偏僻的小巷内。家况本就清寒,常时无米为炊,眼看秋末冬初,定难度日,这样大的风沙天,不知是何光景?当时勾动侠肠,意欲送他一些银钱,以尽朋友之道。

孙宰和另一士人王倚最佩服杜甫,见他仍要出门,再三劝阻,说:“这样大的风沙,马都难行,你如何隔老远赶进城去?”

杜甫一想到这位苦对秋风、衣食两缺的才人心直发恻哪里还听劝阻乘着酒兴连马都不要徒步起身急匆匆往城里跑好容易冒着风沙走进安化门城洞(又名鼎路门城南三门之一)忽然一阵狂风夹着大蓬沙土迎面吹来当时把气闭住跌跌跄跄连往后退了好几步才得站稳刚把身子折转喘吁吁乱喷口水一面用袖口去擦那眼角边的风沙忽听连声暴喝眼前人马鞭丝乱晃慌不迭往旁一躲城里顺风驰来的六骑快马已被那大股旋沙簇拥着一瞥而过马上人连声怒吼气势汹汹鞭刚扬起又被急风荡开空自发威一下也没打落马已向前驰去悲风怒号中休说蹄声连马身上的驾铃都被风吹哑听不出来杜甫骤出意外几乎受了一场大辱心中自是气愤手指来路刚开口要骂忽然看出后面两骑锦衣花帽穿着皇宫内侍的装束知是赶往骊山给帝妃送那远方贡品的太监卫士见人马业已去远话到口边又收回来只朝地上啐了一口仍往城里走进

城门洞的风沙一阵接一阵,大得出奇,使人眼迷气堵,举步皆难,杜甫顺着墙边背风倒退而行。等到硬挺过城门洞,人已被风吹得前后心冰凉,牙齿都战。幸而城内风力稍缓,路也快到,忙往路东贵人坊后赶去。路隔不远,风又改由身后吹来,当时身上一轻,步履加快,不多一会便自赶到。一路急赶,还喘着气,连鼻涕都顾不得擦,伸手先去拍门。

郑虔家住陋巷矮屋之中,四壁萧然,家无长物,光景甚是贫寒。这日见秋风凛冽,想起快要入冬,子女尚着单衣,心先发寒。天气又冷,由午后便裹着一床夹被,在斗室之中闷睡。望着缺腿画案上那幅新画成的《终南春霁图》,得意之作已为尘沙所掩,成了黄色,只微微叹了口气,也懒得起来收拾。郑妻因平日门无车马,这样风天更不会有人来,早把门关了个紧。跟着便去堂屋缝补旧衣,准备给丈夫儿女穿在外衣里面御寒,等熬过深秋,到了冬天再打主意。缝补完后,还要忙着准备夜来的白水淡饭,所以连丈夫都顾不得去看,心情很乱。两个儿女年幼怕冷,躺在旁边榻上旧被里面,等母亲给他们补好衣服再起来穿,已沉沉睡去。风是呼呼乱响,来客又出意外,哪还听得出有叩门之声。

杜甫见门久打不开,疑是出了什么变故,看望之心更切,一时情急,便不再拍门,竟去绕墙狂呼起来。

侧面墙低,相隔斗室甚近,这一带又是朝西,郑虔刚有些发困,忽听风声中有人在喊:“郑兄!”先还不信此时有人来访,后听连呼不已,睁眼静心一听,竟是新交好友杜甫声音,心中一喜,急匆匆由床上纵起,连鞋都顾不得蹬好就往外跑。起得太猛,身上裹的那床夹被也忘了掀去,吃门缝一夹,掉了下来。耳听杜甫还在门外急喊,百忙中竟将被顺手抓起,仍然披在身上。口中连声答话,往外便跑。

郑妻刚把旧衣补好,忽听连声呼喊,隔窗窥见丈夫满头乱发,由旁屋奔出,身披着一床旧夹被,被风一吹,鼓绷绷蝴蝶也似飞起老高,形态很怪,心里一惊,连忙开门追出。见丈夫业已不再喊叫,正往街门猛扑,越发惊疑,刚急呼得一个“你”字,“砰”的一声,眼前一暗,灰匆匆一片东西业已当头罩下,心又一急。等掀起一看,正是丈夫身上披的那床夹被顺风吹来。同时街门开处,走进一人,风沙影里认出是丈夫新交的好友杜甫,心中一喜,忙又缩退回屋。

杜甫刚听出郑虔似在里面回应,赶回门前,郑虔已将街门大开,忙抢上前,将手握住。觉出对方的手竟比自己还凉,衣服也甚单薄,心里一酸,当时没好开口。

郑虔笑说:“外面风大,进屋再谈。”就势拉了杜甫往里走进。

郑妻因天快黑,来客又冒着风沙走来,一回屋便拿起一件新补的小夹袄朝炕上扔去,将年才十岁的女儿唤醒,要她起来帮忙。正忙着去点灯,忽听外面砰砰乱响,暗笑:“这两人真怪!一个甘冒风沙,远道来访;一个空谷足音,喜迎佳客,连门都忘了关。如其被风吹倒,看你怎么办?”忙又赶出把门关好,再赶回屋。先把仅剩的一点灯油添在灯碗里面,多加上一根灯草,端向东屋,刚进门,便见宾主二人并坐榻上,争相笑语,手还在那里拉着。打了火种,点灯一看,来客一身整齐衣冠业已布满尘土,脸也成了灰黄色,忙道:“你还不请杜兄把衣冠脱下来掸一掸土?我打洗脸水去。”

杜甫喊了声“大嫂”,正要起立行礼,郑妻已匆匆走出。

郑虔这才发现杜甫须发皆黄,不禁哈哈大笑,忙取掸帚帮助杜甫把身上的灰尘掸净,见长女阿鸾拿了一件新补的夹袄走进,这才想起身上有些发冷,随手接过,添在长衣里面,果然暖和了些。

跟着郑妻打来一盆温水。杜甫才觉出耳鼻等处连口里都有沙土,好生难受。正想等郑妻走后洗漱,忽见郑妻在向郑虔耳语,面有笑容,知道主人用意,忙将身带的十两银子取出,笑对郑虔道:“小弟旅费尚不缺乏,前日韦左丞(济)来访,又送了我些银子,正好转赠吾兄,略供暂时柴米之费,或是添置两件粗布衣服。小弟还要扰你一餐,就便畅谈些时才走呢。”

郑虔随手将银子接过,转交郑妻,笑道:“我们邻家也非富有,母鸡留着下蛋,不肯赊欠,原是难怪。如今有了银钱,或借或买,当可通融,能够弄点酒来那是更妙。真要什么都办不到,杜兄我辈中人,决不嫌我家的粗茶淡饭寒酸本色,因而不作长夜之谈,减却我二人的清兴。你和阿鸾快分头想法子去!莫轻度过这秋夜良宵就是佳事,别的都等明天再说罢。”

郑妻知道杜甫所居颇远,当晚赶不回去,一听丈夫留客下榻,对方神情也颇高兴,方觉此人真个好极。猛瞥见榻上还是空的,刚把眉头一皱,再一转念,忽现笑容,连声应诺,并嘱郑虔先将室中尘土扫净,匆匆带了女儿走出。

杜甫一面忙着洗漱,一面回顾主人,笑道:“遇到这样天气,知己谈心正是乐事。兄便不留,小弟也不会走了。”

郑虔哈哈笑道:“这话说得对,休看我们薄酒寒齑,粗茶淡饭,但是吾道不孤,襟怀自朗,同声相应,共话秋宵,且比那绿酒红灯、哀丝豪竹别具清标呢!”说罢,又和杜甫相对抚掌畅谈起来。

没有啦~.~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