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添加书签(永久书签)
听书 - 古玩道上,行话就是试金石
00:00 / 00:00

+

-

语速:慢速默认快速
-8+
自动播放×

成熟大叔

温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萝莉

靓丽御姐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各行各业行话黑话术语大全》古玩道上,行话就是试金石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章

有人说,古玩真真假假,从古至今就是这么个卖法,京派语言通常叫做“懵买懵卖”。比较来说,成都俗语更为形象贴切--“隔着口袋买猫儿”。此话一点儿不假。平日里人们总是相信自己的眼睛,但到了古玩市场,最不能相信的就是自己的眼睛。为什么?没有拿银子练就的眼睛,跟瞎子差不多

伞银子如何练就火眼金睛?

在古玩市场买了打眼货按照惯例买家通常可以伐卖家商量把东西退还给入家不过那不能是原款退还起码要交货款的1/3当学费买错了总得交点儿学费这也算是一种市场规律1/3是老规矩现在一般也就只收 10%有人可能会说买假了还要给家钱这不是不讲理吗古玩这行与其他行业都不一样买假了在其他行里面责任在卖家但古玩这行买假了主要责任在于买家一你瞪着大眼珠子都没看出来是假货你干吗哪这是其一其二你没钱就来学习古玩收藏喝多了是不是如果店家把真东西当假的卖给你了拿拍卖上去一拍花花地来银子你能把赚来的钱主动给店家送一半吗你能捡人家漏人家就不能捡你的漏再说古玩收藏或是大众收藏你交了学费最笨的起码也学会了一件东西的真假辨别闲活少说让您看看有多少行活跟学费有瓜葛

一眼货

在古玩行当里面,不懂行话,不仅说明一个人外行,有时候还会闹出很多不愉快的事来。笔者就遇上过这么一件事:有一老兄买了一件“乾隆青花”,满以为捡了个大漏,哪成想回家炫耀了半天,老婆一句话没说,第二天就拿着宝贝去找鉴定机构。鉴定专家都不拿正眼看,就说赶紧装起来吧,看着玩还是件不错的东西。他老婆说“别介,大老远的来了,您给看看,万一要是真家伙,我们说不定还就当宝贝传下去啦。”

专家说:"这东西,不用仔细看,一眼就知道,错不了。这东西名字叫响缸,前几年拍卖会上的价得几十万。我哥们儿也听说过,这回真的摆眼前了,倒蒙了。

他觉得既然叫响缸,那就一定得响,就跟卖家说:“您给盛上水,咱们试试。要是没有声音就拉倒。水盛上小半缸,卖家先用双手在缸边上轻轻抚摸,没一两分钟,这屋子里、院子里回荡的音响,一阵比一阵大。我哥们儿都听傻了,不过他心里还明白,说“你弄的我还是不信。我自己试试,行不?”卖家说:“怎么不行?你不试我还得让你试呢!不买没关系,就当大家一起玩个乐。”

这哥们儿伸出双手,模仿着刚才卖家的祥子轻轻地用手心在缸沿上搓了几下,随着他双手速度的加快,声音越来越大。他心里这个高兴,以前听人家说,好多人碰上的响缸都不响,全是哑缸,这回让他遇上了真的,才十多万。他使出浑身的解数,把价砍到了十万元。

可现在,看着老婆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那样子就像要拿着那个响缸朝他脑袋砸过来似的。记得当时买的时候,一朋友跟他说:“这响缸不像乾隆的,顶多也就是同治时候的。”哥们儿一想起这个,就跟老婆说:“不是乾隆的没关系,同治的也行。赔不了。”

他老婆这个气呀,就差过去给他两耳刮子,暗想我老公挣钱比谁都精,怎么买东西比谁都傻?这哥们儿看老婆这样子,只好冲到卖家那里,声言假一罚十。

卖家问他:“我不是告诉你,这东西一眼货吗?

我哥们儿愣了,什么一眼两眼的?

卖家慢言细语地对他说:"一眼货”,就是一眼就能看出来是怎么回来。”

“那你怎么没告诉我?

"一眼就看出来的东西,还用我告诉?”这哥们儿说:“我不管,市场都是假一罚十,你赔我100万。”卖家乐啦,问这是什么东西?

“响缸。”

“那它不响?"”

哥们儿说:“响,可它是假的。”

卖家说:“这缸怎么是假的了?”

“是乾隆的吗?”

“那只能叫不够年份,缸可不是假的。”

哥们儿也没辙了,说:"那你说怎么办吧?”

卖家就给了一句话:"交学费吧。”

“一眼货”,是一个歧义性的行话,既可以解释为一眼就能看出是真的,也可以解释成一就能看出是假的。上面那个卖家正是运用了这个行话的两面性,非常高明。

古玩这东西,你不能说它是假的。一件瓷器,一件玉器,一件铜器,只要它们不是纸糊的,它就是瓷器,玉器,铜器。行话管这叫“作旧”,即指采用一定的仿制方法制作出来的“假古玩”,但是真器物。“旧仿、老仿”,是指清朝或民国时期的仿制古玩。“新仿”则指现当代的仿品。“高仿"为制作精良的全仿真古玩。

年份、到代

行话不论在哪一个行业里面,都是人们用来表明身份的一种标签。尤其是古玩收藏这一行,会不会说行话,懂不懂行话,说不说得好行话,对买卖双方都比较重要。恰如其分的一两句话,有时候往往比一堆话还管用,它会使古玩交易走上一个比较公平的平台。为什么?因为自古以来,古玩交易对于买卖双方来说,信息都是不对等的而且也没有惯例要求买卖双方必须拥有对等的交易信息。所以通常卖家会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了解买家的基本情况况,从而判断自己把什么东西卖给对方。其中一个重要的线索,就是会不会说行话。这个会不会,不是简单地用嘴来说,不了解行话真正含义和暗藏的玄机者,往往说不好。

老金告诉我一个故事,说有一次,一个老板模样的胖男人,一进他的店,见迎门摆着的一尊佛像,张口就问:“这是什么时候的东西?”就凭这一句话,老金就知道这家伙除了一肚子油水,啥都没有。他告诉胖男人,佛像是北魏的。胖男人又问:“北是什么时候?比唐代晚多了吧?”老金刚刚喝进嘴里的一口茶水,差点儿喷出来-整个一棒槌!要不是这两天店里面客人少,闲着也是闲着,谁有心思和这路人打岔?老金从柜台里取出一张中国历史年代表,指给那人看,北是什么时候。

胖子一看明白,比唐代早。老金问那你说是什么时候的。胖子围着佛像转圈儿地看,说看不出什么时候的。老金心里说,连北魏都不知道,还能看出什么年份来?

“北魏的值钱,还是唐代的值钱?”胖子很真认真地问老金。胖子说刚在别处买了一件唐代的金佛像,店主告诉他假不了,“保唐”。老金猜想胖子刚才也是这么个德行,行里人一眼就出这是一个

棒槌暴发户,钱多了烧得难受。可能胖子上学的时候,别的没记住,就记着唐代了。这也不能怪胖子,翻开中学历史课本看看,连个“北魏”的影子都不好找,“唐代”这俩字倒是一堆一堆的。老金本来也想把这件北魏的佛像卖给他,这种人的银子,不赚白不赚。可转念又一想,这么一棒槌,你要是蒙了他,明儿个他敢找人来砸你的店。算了吧,老金就如实跟他说,眼前这尊东西,是仿品中的精品。

一句话,漏了自己是大外行。外行人的钱,最好赚。错了,他还得给你交学费。现在有的人专门赚这种钱,因为现在棒太多。

问一件东西是什么时候的,一般都说“年份”,那么对于年份正确的古玩,行话叫“够年份”或“到代”。而对于新仿制的古玩,叫“看新”。对于争议较大的,一般说“看不准”。

行话知多少

有朋友问我古玩这行当里面到底有多少行话。行话之所以叫行话,不同于术语,可以大略统计出个一二三。不过,单就淘换古玩,辨别真伪这方面来说,大体有这样一些。

判眼,就是您的新仿古玩,做得不是很地道。就像假冒伪劣里面有做得好的,也有做得不好的,后者在古玩里面就用这两字形容。动过手,这是一个标准的行话。古玩由于流传过程中出现损坏,严重了会影响卖点,于是人们会修复一下,让其看上去更完整一些。

遇上这样的古玩,外行话说“东西修理过”,行里面就说“动过手”卖相,这个词说的是一件古玩,年份不假,东西也好,但就是人们看着不好看。而有的新仿品很漂亮,很讨人喜欢,那么前叫“没有卖相”,后者叫“卖相好”。这个行话反映的是市场交易。

一枪打、一脚踢,这行话现在不多用,上了岁数的人爱用。它指古玩市场上精品、垃圾品一起卖。

吃药,指的是到市场上淘换东西,本来是想买真东西,可结果却买了赝品。这个词在一定意义上和“走眼”“打眼”的意思差不多不过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走眼”与“打眼”主要是说慌古玩的人,由于某种原因买了赝品。

漏儿,买古玩时,卖主不懂,好东西没有定好价,行市不明,被买东西的人捡了便宜。从买东西的一方说叫“捡漏儿",而从卖东西的一方说,就叫做“卖漏”了。

捡漏儿,指卖的人不懂,或是不知道东西的真正价值,东西让眼力好的人买去了。

此外还有“装棺材”“吃仙丹”“瞎活”“埋地雷”“包浆”等古玩行话的作用,一是辨别身份,其次它也是一种语言技巧,我们看古玩行话的含义,绝大多数都比较含糊,所以使用的时候就要注意语言环境与市场氛围。另外,它在古玩交易中具有画龙点晴的作用,

上一章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