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添加书签(永久书签)
听书 - 前言
00:00 / 00:00

+

-

语速:慢速默认快速
-8+
自动播放×

成熟大叔

温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萝莉

靓丽御姐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论语(中小学生必读丛书)》前言 1/1
没有啦~.~ 设置 下一章

《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论为主,兼记孔子一些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祖先本来是宋国的贵族,其五代祖因避宫廷祸乱,由宋国迁居到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一名武士,虽跻身于贵族之列,但地位很低。孔子三岁时,父亲便死去了,他跟着母亲过着贫困的生活。

鲁国是一个礼乐之邦,完整地保存了西周的文化传统。因此,孔子自幼就受到周文化的熏陶,成年后更是以好礼、知礼闻名于鲁国。

孔子在仕途上并不顺利,年轻时只做过“委吏”(管理仓库)、“乘田”(掌管牛羊畜牧)一类的小官。鲁定公八年(前502年),孔子由中都宰升为司空,后又升为大司寇(主管司法,与司徒、司马、司空三卿并列)。鲁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史记·孔子世家》),政治生涯到了顶峰。由于与当时主宰鲁国政权的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政治观点不和,孔子不得已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孔子先后到了卫、宋、陈、蔡、楚等国,都没有受到重用。晚年,他回到鲁国一心一意讲学和整理古代文献资料,曾整理删定《诗经》、《尚书》等,并根据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讲学,学生多达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本书是在吸引前人成果的同时,结合个人的理解与心得,对《论语》重新作的注释与今译。限于水平,本书一定会有一些不足之处,欢迎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没有啦~.~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