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
关关雎鸠
参差荇菜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注释
译文
雎鸠关关地鸣唱,在那河中的小洲上。娴静美好的女子啊,君子中意把她求。
长短不齐的荇菜,船的左右两边采摘。娴静美好的女子啊,日日夜夜把她想。
追求不到啊,每日每夜都想着她。悠悠思念无尽头,翻来覆去睡不着。
长短不齐的荇菜,船的左右两边采摘。娴静美好的女子啊,弹琴鼓瑟情笃交好。
长短不齐的荇菜,船的左右两边采摘。娴静美好的女子啊,击打钟鼓把她娶回家。
赏析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歌唱自民众之口,诗情发自肺腑,历经几千年历史的涤荡,仍然闪耀着熠熠的光辉。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历来为人们传唱,妇孺皆知,反映了这首民歌的动人之处及其重要性。它生动、坦率地描写了男子对美妙女子的相思之苦。这位女子采摘水草的曼妙姿态映入男子的眼帘,从此之后就让他朝思暮想。但遗憾的是追求不得,这思念折磨得他越发难受,“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心绪不宁,无法入眠。他幻想着、渴望着与她成亲及“琴瑟友之”的亲近情景,又甜蜜又苦涩。这种迷惘感伤、渴求而不得的心理,刻画得细腻又真实。
葛覃
葛之覃兮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言告师氏
注释
译文
长长的葛藤呀,蔓延在山谷之中,叶子繁盛又茂密。黄雀翩翩起飞,聚集在灌木丛上,鸣声悦耳又动听。
长长的葛藤呀,蔓延在山谷之中,叶子繁盛又茂密。割来葛藤去蒸煮,织成粗布和细布,用它做衣不厌弃。
我把心事告诉保姆,说我就要回娘家。洗净我的内衣,洗净我的上衣。什么当洗什么不当洗,我要回家问候父母。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古代女子回娘家的喜悦之情,穿插对农活的描写,富有生活情趣。
古时候的女子一旦出嫁,便以丈夫为中心,回家一趟很不容易,《国风》中便有许多远嫁女子思归的诗。所以回家看望父母,对于她们来说,就像过节一样值得庆贺。
本篇虽然表达了女子回娘家的喜悦之情,但是并没有直抒胸臆,而是从写景开始,写到了漫山遍野茂盛的葛藤,叽叽喳喳鸣叫的鸟儿,描绘了一幅生动明媚的景象。这就是《诗经》中典型的“兴”的写法,往往“兴”还兼有“比”,合称“比兴”。
卷耳
采采卷耳
陟彼崔嵬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陟彼砠矣
注释
译文
手将卷耳把把采,采来采去没满筐。哎,想他呀那个远方的人,竹筐丢在大路旁。
登上那崎岖的土石山,我的马儿疲劳至极。我姑且斟满了青铜杯,希望不要长思念。
登上高高的山冈,我的马儿眼中模糊。姑且斟满了牛角杯,宽慰心头相思愁。
登上高高的山头,马儿疲惫倒在地。仆人累得走不动,奈何如此让人悲伤!
赏析
这是一首女子思怀之作。思妇诗与弃妇诗是《诗经》中重要的题材,在《诗经》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大量的诗歌都描写了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思愁。
在战乱时期,男子常被抓壮丁参军远行作战,妻离子散,有家不能回,很多夫妻因此相隔千里,只能对着那山重重、水迢迢而抒发悲苦之情了。
本诗第一章表现女子采摘着卷耳,心不在焉,有心一把,无心一把,因为她内心惦记着远行的那个人。采呀采呀,采了半天,虽然那个竹筐浅又浅,也采不满一竹筐,足见她怀人之深之切。
诗歌到这里类似于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在女子痴痴望着远方的山头时,镜头切向了她正想的那个人儿。
于是,我们看到后三章写征夫远行的疲旅之苦。他行进在崔嵬的山间,高山险阻,马累人疲,内心愁苦,也只好饮酒自宽。
那么,这颠簸的旅途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旅途的辛苦通过马儿的状态来间接表现,“虺
木
南有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
注释
译文
南山树枝向下弯曲,葛藤野藤蔓攀缘它。新郎快乐幸福,福禄安康尽享有。
南山树枝向下弯曲,葛藤野藤蔓覆盖它。新郎快乐幸福,福禄安康来护佑。
南山树枝向下弯曲,葛藤野藤蔓缠绕它。新郎快乐幸福,福禄安康皆降临。
赏析
有人说这是一首贵族阶级互相祝祷的靡靡之音,也有人将“君子”看成是新郎,认为这是一首祝贺新郎新婚的喜庆民歌。
《国风·周南》前几首均表现家庭生活,这首取新郎贺歌之意被很多学者认可。在古人的婚姻庆贺、宾客往来中,会有一串串朗朗上口的吉言吉语祝祷歌颂。这首诗歌和后面紧接着的《螽斯》《桃夭》,便是用于祈福求禄的祝祷之语,口口相传,流传广泛。以婚姻家庭为主题的诗歌屡屡出现,说明三千年前,人们对于家庭就已经很重视了。
诗人以缠绕在樛木上的葛藤,来隐喻女子嫁给了男人,攀附于他。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女子出嫁后经济不能独立,必须以丈夫为中心,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诗歌将这种依附情态贴切地比喻成藤萝依附大树,暗示了这是一首新婚新禧的祝祷之诗。之后是对新郎的诚挚祝福,希望他们家世中兴,夫荣妻贵,生活幸福。
螽斯
螽斯羽
螽斯羽,薨薨兮
螽斯羽,揖揖兮
注释
译文
蝗虫扇动翅膀,一片挤挤攘攘。你的子孙众多,兴旺又繁盛。
蝗虫扇动翅膀,飞得密密麻麻。你的子孙众多,福祚绵延不绝息。
蝗虫扇动翅膀,只见遮天盖地。你的子孙众多,群聚欢集在一堂。
赏析
以蝗虫来比喻生殖力的强盛,祝福对方多子多孙、儿孙满堂,是这首诗的主题。
在《诗经》的那个时代,医疗技术落后,因为战争、生产力低下等各种原因,人口增长缓慢,因此婚后祈祷多子多孙是人们共同的美好愿望,绵延子嗣、后继有人,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多子多福的思想观念,在那个时代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中国的传统观念。
螽斯本是害虫,但因为繁殖能力极强,因此被用来作“比”,祝祷多子多孙,多福多禄。诗歌用“诜诜”“薨薨”“揖揖”来描摹螽斯群聚的热闹之态,用“振振”“绳绳”“蛰蛰”来形容相应的子嗣繁盛景况,用词丰饶,生动求变,浑然天成。
桃夭
桃之夭夭
桃之夭夭,有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注释
译文
桃树枝繁叶茂,桃花绚烂而明艳。姑娘出嫁了,夫妻和美又幸福。
桃树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又硕大。姑娘出嫁了,夫妻和美又幸福。
桃树枝繁叶茂,树叶柔嫩又青翠。姑娘出嫁了,夫妻和美又幸福。
赏析
同前两首诗歌一样,这首诗歌也是在婚礼上歌唱,祝福女子出嫁,婚姻幸福美满。
观览《国风》,那些来自心底最真挚的祝福,往往都是最朴实无华的语言,但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全诗共三章。第一章用绚烂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娇美,第二章以桃树之果祝福新娘早生贵子,多子多孙多福禄。从开花到结果,比喻由新婚到生子,比喻生动,具有层次感。第三章以茂盛的树叶祝福婚后家庭和睦幸福、家族兴旺。这三章,意义层层递进。诗歌中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夸张铺垫,却极富有生活情趣。
此诗以桃树的花、果、叶起兴,再加之简短而鲜明的修饰词,既描绘了桃树繁茂、桃花盛开、硕果累累的画面,让人仿若置身于画面中,又激起人们对婚礼的联想和对婚后生活的憧憬。那婀娜多姿、娇羞俏丽的新娘,那家庭和美、幸福安乐的生活,何尝不让人向往呢?
“桃之夭夭”与其后的“杨柳依依”,为《诗经》中可以互相媲美的名句,艺术魅力经久不衰。
兔
肃肃兔罝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
注释
译文
捕兔网整齐严密,敲击木桩丁丁响。雄赳赳的武士,是公侯卫国的盾牌屏障。
捕兔网整齐严密,放在宽阔的岔路口。雄赳赳的武士,是公侯亲信的助手。
捕兔网整齐严密,放在广袤的郊野中。雄赳赳的武士,是公侯亲信的心腹。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武士的诗歌。
诗歌充满了紧张的气氛。“兔罝”前加入“肃肃”二字形容,整饬严密,显示了捕猎者的经验和才干。再加之敲打木桩的丁丁声响,矫健强壮、训练有素的武士紧张忙碌的场面跃然纸上。《诗经》中很多诗歌在进行场面描写的时候,声色俱备,且常常能抓住重点,寥寥几笔,已有全貌。
后两章中写到将“兔罝”安放的地点。雄赳赳的武士们将兔网布置在岔路口或者是密林之中,兔子无论跑往何处,恐怕都难以逃逸,表现了武士们的智慧和才能。不仅如此,他们还是公侯亲信的卫国之士,是其心腹与助手。
全诗洋溢着赞美、自豪之情,表达了对勇猛武士的称颂之情。因有美化的意味,所以一般认为这是古时乐师所作。
芣苢
采采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
注释
译文
茂密鲜艳的芣苢,采呀采呀采不停。
茂密鲜艳的芣苢,摘呀摘呀摘不尽。
茂密鲜艳的芣苢,拾呀拾呀拾不完。
茂密鲜艳的芣苢,捋呀捋呀捋下来。
茂密鲜艳的芣苢,手捏衣襟兜起来。
茂密鲜艳的芣苢,掖起衣襟兜起来。
赏析
这是周代南方妇女在采摘芣苢时所唱之歌。芣苢即车前草,妇女采撷芣苢是一种古老的习俗,相传芣苢的功用利于妇女,有利于诞育子嗣。我们在《螽斯》一首中已经知道,多子多福是那个时代人们的共同愿望,因此,这不仅仅是一首纯粹表现妇女们劳动的欢歌,也表现了这些成群结队、愉快采摘芣苢的妇女心中所怀有的快快生子的美好期望。
这首诗简单明了,节奏明快,反复吟咏采摘,配合劳动节奏,给人一种欢快、紧张之感。虽然没有对芣苢以外任何景物的表现,但以白描手法勾勒了一幅动人的画面:在茂盛的芣苢中,妇女们成群结队,撩起衣襟,踏歌而行,漫山遍野都是她们的身影和清亮的歌声,意境深远清新,使人恍若身临其境。
通篇只有六字变换,而“从事始终,一一如绘”。诗歌以其简练的文字,采用章、句重叠复沓的手法,层层递进地描绘了劳动生活的场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读者也不禁心情明快,心旷神怡。
汉广
南有乔木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翘翘错薪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注释
译文
南方有高大的乔木,不可以歇息在树下。汉江边有游玩的姑娘,不可以将她追求。
汤汤的汉江水宽又宽,不能游过去。悠悠的长江水长又长,不可以丈量。
茂密丛生的荆棘,用刀将它们砍掉。姑娘嫁给我吧,快快将马儿喂饱。
汤汤的汉江水宽又宽,不能游过去。悠悠的长江水长又长,不可以丈量。
茂密丛生的白篙,用刀将它们砍掉。姑娘嫁给我吧,快快将小马驹喂饱。
汤汤的汉江水宽又宽,不能游过去。悠悠的长江水长又长,不可以丈量。
赏析
在悠悠流淌的河水边,一位正在砍柴的樵夫偶然遇见了一位美丽的女子,顿时对她一见钟情。虽然他钟情于她,但是难遂心愿,得不到她。明知这是不可能如愿以偿的单相思,却情思缠绕,难以忘怀,便对着这浩渺的江水,以一首歌唱出了内心深处的痴情、惆怅和痛苦。于这渺渺河水之畔,怅惘心思唱成了清婉的歌声,方玉润说:“文在雅俗之间,而音节则自然天籁也。”那古朴的山歌,大概是天籁之音。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诗歌以乔木起兴,乔木十分高大,树叶又少,因此不能在下面休憩,让人充满遗憾和失落。接着便以不可追求的江边女子和不能渡过的浩瀚宽阔的江河为比喻,让人只能望洋兴叹、无可奈何。
虽然是不可得,樵夫内心却充满了幻想。“之子于归”,幻想着如果美丽的女子嫁给了他,得赶快割草喂饱马儿来迎接她。这是一幅多么喜庆、多么让人激动的画面,但这毕竟只存在于他的幻想中,是他的一往情深,是他的痴话。
汝坟
遵彼汝坟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
鲂鱼赪尾
注释
译文
循着河岸走,去砍那山楸树。没有见到君子,忧愁煎熬似饥渴。
沿着河岸走,去砍那嫩树条。已经见到了君子,不要丢弃我。
鲂鱼劳累尾巴红,王室朝政如火焚。虽然暴政如火焚,家人很近快回家。
赏析
暴政之下,人们骨肉分离,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这首诗歌咏唱的便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一个长期在外服役的男子,回家重聚的悲欢离合。
第一章以家中的妻子的口吻,抒发了对在外服役的丈夫的思念。首章和第二章的起兴还起到了交代时间的作用。第一章中,砍伐的是山楸树干,第二章中,砍伐的是山楸树的嫩树条,暗示时间已经过去很久,到了春来发芽的时候,丈夫侥幸从远方的战场回来了。这种亲人重见的狂喜,久久激荡着妻子的内心。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幅图景:她紧紧抱住了丈夫,激动得眼泪盈眶,祈祷着丈夫再也不要离开她,再也不要丢弃她。
最末一章则是丈夫的心声,以劳累的鲂鱼自比,虽然在外辛苦奔波,虽然暴政似火烤,但幸好父母家人离得近,得以回家团圆。
在他的这种侥幸心理下,我们可以想象,离家近的尚且如此,那些离家千里的征夫呢?他们所遭受的折磨将比这更深重。
麟之趾
麟之趾
麟之定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注释
译文
麒麟的脚趾不踢人,仁德厚义的公子,就是麒麟啊!
麒麟的额头不撞人,仁德厚义的公姓,就是麒麟啊!
麒麟的犄角不顶人,仁德厚义的公族,就是麒麟啊!
赏析
诗歌语言极其简练,措辞不多,但是赞誉之情,溢于言表。诗歌以麒麟作比,给予贵族公子最大的美誉,是一种阿谀之词。麒麟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极高,是一种“不践踏生草、不屡生虫”的神兽,脾性仁厚,深得人们的喜爱。以此来作比,也蕴含了对贵族公子品性的期望。反复歌咏,喜庆中自有一种庄重肃穆的意味。